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道路上,昌都市洛隆县孜托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打造民族团结互嵌式社区作为关键举措,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绘就一幅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空间共融,搭建温暖家园
藏族大娘拉姆和汉族大叔老张住在同一栋楼。拉姆笑着说:“以前大家住得比较分散,交流少。现在成了邻居,孩子们天天在一起玩耍,我们也常串门,就像是一家人。”
为创造交往互动空间,孜托镇在德康社区精心规划住房布局,通过混合分配,2024年5月,成功建成3个互嵌式示范小区与36栋互嵌式示范楼栋,让不同民族群众比邻而居。
为了进一步给居民营造稳定、和谐的居住环境,孜托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将全镇划分为12个网格,配备228名网格员,并成立12支志愿服务队,构建起“社区+网格+志愿服务”的工作格局,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近年来,这一模式共解决群众困难诉求23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120余件。同时,孜托镇还不断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成各类便民场所,搭建温暖家园,为各族群众共居共享提供坚实保障,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文化共情,奏响和谐乐章
文化作为民族的灵魂,是连接各民族的精神纽带。孜托镇积极搭建融情交流平台,打造了集多元美食与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文化集市。集市上,藏族群众的酥油茶、汉族饺子、回族羊肉串香气四溢。摊主们热情交流,分享美食制作秘诀,让顾客们品尝不同民族的美食。
文化交流,恰似一场缤纷多彩的盛宴,吃,固然是其中最令人回味的美妙音符,但怎能少得了各类精彩纷呈的活动与节日?近年来,“洛隆文化夜”年均举办百场,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截至目前,孜托镇精心组织“我们的节日”“戏曲进乡村”等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的融情交流活动30场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谊活动60余场次,举办“村晚”“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活动45场次,各族群众在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中共学共乐,情感联系日益紧密。
就业服务,激活发展引擎
稳定就业,是群众生活的重要保障,更是开启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孜托镇通过搭建就业平台,推动各族群众在就业中深度互嵌。鼓励个体工商户开展互助,引导企业吸纳不同民族职工就业。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孜托镇依托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贡道路修建、县委党校建设、南北山绿化等重点项目,借助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势,精准对接企业用工与群众务工需求。今年截至3月底,通过积极协调施工企业,累计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1330人次,本地劳动力实现劳务收入58万余元,实现了闲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有力促进了各民族在经济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
协同参与,助力社区治理
孜托镇积极探索协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新范式,动员群众携手参与社区事务管理,齐心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在德康、孜托社区“两委”班子以及业主委员会组建中,孜托镇吸纳不同民族的优秀人才充实干部队伍,助力社区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同时,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作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治安巡逻,以及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各民族交流互助。
孜托镇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党群暖心驿站”,配备急救箱、充电宝等物品,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温馨港湾。镇里还打造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为老幼妇等群体提供精细化服务。常态化联合县人民医院、镇卫生院开展“爱心义诊送健康”公益活动,为辖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为妇女开展“两癌”筛查,全方位守护群众健康,推动各民族群众在社会层面的深度互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