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南市琼结县坚持把建强用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阵地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用好“实践、掌上、校园”等“三类阵地”,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覆盖、有特色、见实效。
赋能“实践阵地”,促宣传教育“亮”起来。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对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各民族交融汇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为脉线,积极探索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活动空间。立足琼结文化特色,充分利用青瓦达孜广场、吐蕃风情街等资源打造了民族团结主题公园、民族团结主题步行街,建设了现代化、互动性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组织各族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打卡“红色地标”、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让各族群众在游览体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重现有红色教育和文化历史资源挖掘运用,在拉玉乡强吉党员教育基地、强钦庄园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生动故事。突出基层基地建设,在加麻乡打造了主题广场,在日吾德庆寺等4座寺庙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在全县所有寺庙建设了“寺庙影院”,形成了重点突出、以点带面的实体化宣传阵地格局。
赋能“掌上阵地”,促宣传教育“活”起来。坚持把信息化平台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重要载体,深入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充分发挥“琼结网信”“琼结统战”等媒体平台作用,深入宣传报道各级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人物典型事迹,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平台推出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项答题,不断扩大学习宣传覆盖面;依托“文化银行”小程序,基层群众通过线上学习政策理论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攒积分兑生活用品,进一步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创新开设“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我们的节日”微信专栏,科普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动员社会各界创作编辑民族团结微视频、微动漫、微摄影等,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赋能“校园阵地”,促宣传教育“实”起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有效利用学校LED、校园广播站、家校联系微信平台、校报校刊等校内媒体,刊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宣传视频,将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县各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手抄报比赛、民族团结红歌比赛、民族团结教育观摩课等“十个一”活动,组织师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开展与对口援藏襄阳市学生“手拉手”交流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证明,阵地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必须注重搭建平台、资源下沉、攥指成拳,才能凝聚起强大合力,实现对各族干部群众学习教育需求的有效供给。下一步,琼结县将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新修订《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规定,进一步深化内涵、丰富载体、创新方法,持续推动琼结民族工作始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