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民族宗教 > 正文

乡村振兴促团结 宗教和顺助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3-24 16:17:03来源: 那曲市聂荣县朗色寺管委会
打印
T+
T-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宗教领域维稳工作,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践行“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四条标准,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迈向新高度,3月18日至20日,那曲市聂荣县朗色寺精心组织僧人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第四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系列活动。

  讲述沧桑巨变,共绘发展新篇。“谈变化、说发展”讲故事比赛现场,朗色寺的僧人们化身为时代的敏锐见证者,站在舞台之上,用最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娓娓道来家乡在党的光辉引领下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靠天养畜”的传统牧业模式,在党的政策扶持和科技助力下,成功转型升级为“智慧牧场”,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让畜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过去处于“信息孤岛”状态的乡村,如今已搭上数字化快车,摇身一变成为“数字乡村”,便捷的网络通信和智能化的生活设施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僧人们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这些故事不仅是家乡发展变迁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生动缩影。僧人们在讲述过程中,字里行间都彰显出对党的感恩之心,他们深刻认识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家乡才能实现如此巨大的跨越发展。同时,这也体现出他们投身家乡建设的赤子之情,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理论宣讲凝共识,思想引领聚合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的关键工作中,理论宣讲环节成为朗色寺僧人深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践行“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四条标准的重要阵地。僧人们以《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为行动纲领,紧密结合西藏和平解放74周年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节点,精心选取新旧西藏对比、惠民政策解读等典型案例,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一场别开生面的“酥油灯下的故事会”。僧人们深知,新旧西藏的巨大反差,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伟大跨越,这不仅是西藏地区的发展奇迹,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生动体现。他们通过讲述旧西藏时期人民遭受的苦难,以及新西藏在党的关怀下取得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伟大成就,让每一个聆听者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团结对于个人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性。这种“小故事讲大道理”的创新宣讲方式,如同春风化雨般,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激发了僧人群体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语言文化齐绽放,交流交融促团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宗教领域稳定的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藏文书法(乌金体)比赛现场亮点纷呈。双语双文交相辉映,成为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践行四条标准的生动实践。诵读比赛里,选手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选段为蓝本,用标准发音传递政策温度,展现对国家政策的深刻领悟。书法比赛中,乌金体笔锋遒劲,“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作品既彰显藏族传统艺术魅力,又传递时代精神,让僧人们在文化交融中增进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注入力量。

  镜头定格家乡美,光影诉说振兴情。在“最美家乡”手机摄影与短视频比赛中,僧人们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生动记录了朗色寺周边乡村的蜕变历程。碧绿草原如翡翠般铺展,牛群点缀其间宛如流动的珍珠;牧民们眼中闪烁的希望之光,与草原节日中欢腾的锅庄舞姿交相辉映。这些作品不仅呈现了畜牧业发展、生态保护与民族团结的显著成果,更以小见大折射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温暖底色。

  朗色寺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耕“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品牌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宗教领域稳定中勇担使命。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引导僧人践行“四条标准”,充分发挥宗教界在乡村振兴中的正向作用。进一步加强僧人教育培训,提升其政治素养、文化水平与社会责任感。鼓励僧人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为描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贡献力量,助力西藏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编辑:陈建国 责编:周勇 终审:刘期胜)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