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宗巴,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安绕镇热果村人,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自强模范、五好家庭,西藏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次仁宗巴家距离加查县城2公里,与千年核桃林接壤,2016年挂牌加查道德教育基地,2022年挂牌山南市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成为了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爱我中华教育的重要课堂。
1962年出生的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她用残缺的双腿支撑起一个八口之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教大家藏毯编织一起致富决胜小康,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着一批又一批祖国的花朵。她时刻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像牦牛一样,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党和人民。
以孝为本,家庭和睦美好。走进次仁宗巴家的小院,三座新房漂亮整齐,院落干干净净,格桑花在阳光下盛开,主屋里,次仁宗巴编织的毛毯、藏被整齐地放在藏柜上,堆得如同小山一样高。双目基本失明的母亲(109岁去世)、哑巴的哥哥和五六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导致下肢残疾的次仁宗巴自己和养子、儿媳、孙女的“四代同堂”是全村、全县自力更生、孝老爱亲、家庭和睦、民族团结的典范。因为残疾,次仁宗巴和哑巴哥哥都终身未婚,从大哥那里过继来了养子加措,视如己出,感情深厚,经人介绍、从桑日县嫁过来的儿媳也和次仁宗巴感情亲密,婆媳关系成为村里的榜样。次仁宗巴两个健康的哥哥成家的时候都提出要把母亲接过去,但她对两个哥哥说“我能照顾好自己,就能照顾好母亲。”事实证明,次仁宗巴做到了。曾经10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是全村乃至全县羡慕的对象,老人说过:“没有女儿的照顾,我哪能活到现在,如今我儿孙满堂,党和政府关心我,家人都对我特别好,村里没人比我更幸福,我再无心愿了。”
以助为基,乡邻团结友好。幸福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靠自己的双手挣出来的,15岁的次仁宗巴就已经支撑了整个家。年轻的次仁宗巴凭着一股“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拖着残疾的双腿,四处拜师学艺,相继学习掌握了氆氇、藏被、藏垫、藏毛毯等传统编织技术和汉藏服装的裁缝技术,由于她心灵手巧,又十分用心,她的手艺就在附近的村渐渐地有了名气,找她做服装和织卡垫的人越来越多,要做的活越来越多,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走上了依靠技术的致富之路。多年来,她用学到的技术,常年免费为乡邻婚嫁喜事做藏被、藏垫或喜庆服装,为小朋友制作红领巾,并将自己制作的藏被、藏垫无偿赠送给贫困乡邻。每到冬天,她都会为小朋友送去自己亲手做的棉衣,帮助他们过冬;为热果村教学点捐款累计2万余元,用来购买课外书本、文具、书包等。在次仁宗巴的影响下,热果村乐于助人、孝老爱亲已蔚然成风。
以扶为主,资助弱势群体。“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次仁宗巴看到其他村民因观念落后,文化程度低,没有增收渠道等导致家庭贫困,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带动其他群众一起致富,她常年免费教授妇女同胞编织氆氇、藏被、藏垫、藏毛毯等传统技术和汉藏服装裁制技术,并为前来学习的妇女同胞免费提供食宿。如今,她的徒弟已遍布整个加查县,并继续发扬着她不计回报的精神,传授着编织技艺,带动着加查县氆氇、藏被、藏垫、藏毛毯编织技艺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让村民的收入多了起来,腰包鼓了起来,生活富裕了起来。现在,她秉承“双学双比”的精神,学文化、学技术,又学习了药剂拌种、化肥施用、良种精选和果树嫁接、蔬菜种植等农业技术,谁家需要技术帮助她都会无条件地支持,次仁宗巴又有了“科技带头人”的新头衔。
以宣为要,促进民族团结。多年来,一批批学生、党员干部、群众来到次仁宗巴家的道德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参学,并将此基地同加查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千年核桃林、非遗展厅等宣传阵地打造成民族团结研学路线,2024年拉萨、山南等多地学生组织开展研学之旅。同时次仁宗巴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经常性参加各类宣传宣讲活动,通过言传身教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三个意识”“爱祖国、反分裂、讲团结、保稳定”等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牢“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
如今的次仁宗巴,已是年过花甲、两鬓发白的老人,但她还是每天闲不住,几十年如一日的学文化、讲奉献、促团结,持之以恒的走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以自己小家的教育基地,不断引领推动加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