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理论研究 > 正文

“两路”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 万金鹏 谭亚杰 杨丰睿发布时间: 2024-12-09 11:44:35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打印
T+
T-

  今年是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10周年。“两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新时代,要深刻理解“两路”精神的丰富内涵, 准确把握“两路”精神的理论特质, 让“两路”精神成为助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深刻理解“两路”精神的丰富内涵

  “两路”精神形成于川藏、青藏公路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这既是对“两路”建设者、养护者无私奉献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两路”精神丰富内涵的充分阐释。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是“两路”精神的灵魂,体现在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无畏与英勇,彰显着对理想事业的执着与忠诚。毛泽东同志指出:“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信念为盾,毅然踏上修建进藏公路的征途。“两路”建设者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艰苦的施工条件,手持简陋的工具,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挑战着高原缺氧、天险阻隔、物资匮乏的重重阻挠,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铮铮誓言。

  “顽强拼搏、甘当路石”。这是“两路”精神的精髓,彰显着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展现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映射出砥砺前行、永不言败的奋斗姿态。七十载筚路蓝缕,十多万“两路”建设者团结奋斗筑就了世界上最艰险、地形最复杂、工程最具挑战性的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从“开山辟路”到“养路护路”,无数“两路”建设者与养护者,以路为家,以石为友,践行“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初心,用汗水和智慧铺就了西藏发展进步之路。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这是“两路”精神的底蕴,是互助精神和深厚情谊的体现。川藏、青藏公路是各族一家、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写照。进军西藏时,党中央向进藏部队发出“不吃地方”的号召,体现了对少数民族同胞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尊重。在“两路”建设过程中,军民之间形成了血脉相连、水乳交融的鱼水深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让军民一家的基石坚不可摧。川藏、青藏公路,不仅是西藏与内地的交通动脉,更是民族团结的纽带。

  二、准确把握“两路”精神的理论特质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两路”精神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在“两路”精神的照耀下,西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充分体现了奋勇争先的斗争精神、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高瞻远瞩的系统思维和担当奉献的家国情怀。

  奋勇争先的斗争精神。“两路”精神体现了奋勇争先的斗争精神。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建设者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冲锋姿态,诠释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真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完成了“两路”建设的壮举。70年来,在“两路”精神的激励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为西藏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斗争精神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西藏各族人民心中留下烙印,使得“两路”成为雪域高原的英雄路。

  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两路”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在“两路”建设过程中,建设者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确保群众受益于“两路”建设。70年来,在“两路”精神的引领下,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取得长足进步。随着“两路”的建成,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等方面得到蓬勃发展。这些变化让西藏各族人民切实感受到“两路”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种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使得“两路”成为各族人民的幸福路。

  高瞻远瞩的系统思维。“两路”精神体现了高瞻远瞩的系统思维。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的前沿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两路”建设过程中,党中央不仅注重西藏当前的发展需要,更着眼长远的战略规划,把“两路”建设纳入国防战略发展规划。70年来,在“两路”精神的指引下,西藏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我国在西部地区的国防战略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高瞻远瞩的系统思维,使得“两路”成为西南边陲的国防路。

  担当奉献的家国情怀。“两路”精神体现了担当奉献的家国情怀。在“两路”建设过程中,建设者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尽职尽责、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受益于“两路”,西藏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香格里拉经济圈、陕甘宁青经济圈,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幸福指数不断提高。70年来,在“两路”精神的激励下,西藏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这种担当奉献的家国情怀,使得“两路”成为各族人民的团结路。

  三、传承弘扬“两路”精神的时代要求

  伟大梦想召唤伟大奋斗,伟大奋斗需要伟大精神。“两路”精神在筑路实践中孕育形成、在养护公路中传承发扬,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格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时代,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讲好“两路”故事,践行“两路”精神,不断推动西藏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社会进步、军民团结和边防安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西藏全面实现。

  传承弘扬好“两路”精神,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建设和养护“两路”过程中形成的“两路”精神,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写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基石。新时代,我们要赋予“两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把弘扬“两路”精神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落实到西藏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大“两路”精神的宣传力度,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借鉴和融合发展,激励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

  传承弘扬好“两路”精神,不断推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是稳固西藏经济发展的前提,川藏、青藏公路改善了沿线地区的交通条件,在推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弘扬好“两路”精神,要坚守初心,让“两路”精神成为凝聚共识、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要聚焦“两路”经济带发展轴线,加强要素配置和资源整合,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两路”沿线地区便捷流动和融合,不断优化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好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形成区域发展合力,为经济贸易、招商引资、特色产业等提供有力保障,推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传承弘扬好“两路”精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成效关乎西藏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时代,弘扬好“两路”精神是推进西藏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两路”精神中的奉献精神,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指引,争做新时代的筑梦人,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以“进京赶考”的精神状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要继承和发扬“两路”精神中的斗争精神,矢志践行“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优良品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勇挑重担、能打硬仗、奋发有为,以一流的工作质效体现党员干部的精气神。要继承和发扬“两路”精神中的团结精神,坚持巩固“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协作精神。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前进合力,实现军地共赢,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传承弘扬好“两路”精神,深化军民融合共筑国家安全。军队与地方人民的共同付出与奉献,铸就了“两路”精神。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是水乳交融、血肉相连军民鱼水情的生动体现,是军民融合的典范,见证了军民情谊,巩固了边疆安全。军民融合,是巩固国家安全的途径。只有军队与人民通力合作、携手同行,密切军地联系,才能保证边防安全稳固。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好“两路”精神,深化军民融合,推动军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军民一体化发展。要以“两路”精神为抓手,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体系,加强军民交流合作,推动军民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要担当起时代责任,践行好“两路”精神,以务实的作风,投身军民融合的伟大事业,切实巩固西南边防整体实力,更好地应对各种安全挑战,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为西藏持续长期全面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今天的西藏正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政治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等叠加释放,发展的条件更加有利、前景无限广阔。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传承弘扬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使川藏、青藏公路成为民族团结之路、文明进步之路、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坚强保障。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1BKS168)阶段性成果。

  (作者:万金鹏 谭亚杰 杨丰睿 分别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陈建国 责编:周勇 终审:刘期胜)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