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西藏工作实际,深刻揭示了西藏工作的内在规律,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集中体现,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西藏必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向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创造了党在西藏工作的新辉煌、谱写了治边稳藏新篇章。
一、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
一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历史性解决了辍学问题,建立起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住房保障更加完善,深入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易地搬迁,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44.82平方米和40.18平方米,并实施城镇供暖工程,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公共卫生事业持续壮大,建立健全基本医疗服务和妇幼保健、疾病防控、藏医药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坚持健康优先、预防为主,把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作为重要抓手、把深化医改作为强大动力,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不断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城乡居民住院产生的合规医疗费用最高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并实现医保报销一次性和跨省异地直接结算。二是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出台全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联系点工作方案、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乡村治理领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在城乡社区(村)广泛开展“双联户”服务管理,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全覆盖新格局,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三是平安西藏建设卓有成效。强化社会面管理,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向更高水平综合治理迈进。坚持预防与化解相统一,积极推动解决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法理情并用推动“事心双解”,培育打造“朗扎”调解室和“雪莲花”调解室等模式,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人民安居乐业构筑社会根基。四是民族宗教工作稳步推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让民族团结成为新风尚、新潮流,推动各民族团结一心、凝聚一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机制进一步健全,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全面落实,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工程和教义阐释工程深入实施。反分裂斗争持续深入,坚持依法治藏原则,紧紧依靠各族群众,牢牢把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观念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团结的态度日益坚决。
二、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发展态势持续良好。发展高原特色农畜产品,重点发展青稞产业、优质畜牧业,以及设施农业的精准投资,告别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老路。工业发展富有成效,建立起富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着力推动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一系列“国内有影响、国外有市场”的旅游品牌。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健全承包土地合同管理、经营权流转管理、权属登记管理等制度。投资金融进一步惠及民生,区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加强与周边经济圈的交流合作,努力打造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交通设施建设超常规发展,以公路为基础,铁路、航空、管道运输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电网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建成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条“电力天路”和“三区三州”电网建设等重点项目,形成覆盖所有县区和主要乡镇的西藏统一电网,实现从紧缺限电到富余输出的历史性转变。水利设施建设取得崭新进展,建成一批标志性重大水利项目,工程承担起灌溉、供水、防洪、发电等综合性效益和功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自治区电子政务网、自治区统一基础云平台、自治区大数据控制中心基本建成。三是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消除。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彻底摆脱了束缚西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加快实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强化政策保障,统筹整合资源,深入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谱写了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西藏篇章。四是共同富裕程度显著提升。收入水平高速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降低,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消费市场更加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逐年增长,货运周转量的增加推动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有效衔接。全区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增幅加大,吸引了更多大型全国性电商和物流快递企业陆续落户,市县乡村四级电商服务全面推开,网上零售额增速显著。
三、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
一是生态环境持续保持良好。生态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羌塘、珠穆朗玛峰、冈仁波齐、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典型区域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西藏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高原生物多样性逐渐提升,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居全国之首。人居环境状况持续改善,主要城镇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保持优良,珠穆朗玛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优良状态,达到一级标准。二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相适宜。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电力装机容量中清洁能源比重占到近90%,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贡献西藏力量。生态保育工作成效显现,加强建设项目的生态修复和绿色施工,推进《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落地,实施“两江四河”流域绿化、乡村“四旁”植树等项目。三是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日益完善,落实《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颁布实施《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等法规政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河湖林草保护责任到人。科学考察和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分析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机理,在国际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产出一批原创性理论成果,对青藏高原的科学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四是美丽西藏建设释放生态红利。生态保护机制持续发力,建立覆盖森林、湿地、草原、水生态等领域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生态扶贫向生态富民转变,成为实现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碳汇经济,带动群众绿色就业创业。生态环保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高原生态文化得到进一步激发,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当地群众看得见守得住的“幸福不动产”,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四、固边兴边富民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加快边境地区村镇建设。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坚持固边和兴边并重,出台村镇建设规划,制定村镇建设实施方案,坚持把小康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以建设边疆明珠小镇为抓手,打造一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依托边境重点县城、重点口岸和边民互市贸易区积极培养新生中小镇,构建以边境地(市)为枢纽、边境县城为核心、口岸和重点城镇为节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为支点的边境村镇廊带。持续实施边境乡(镇)市政、公共设施新建改建、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亮化美化自然村人居环境。二是落实边境地区特殊优惠政策。加快边境小康村建设进程,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引导边民参与护边,对守边村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社会救助、金融、土地等制定特殊优惠政策,落实强边固边金融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完善巡护边员制度、边民补助机制,以及边境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是持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以规划建设边境特色产业带为抓手,依托边境地区特色资源优势,构建以沟域生态经济区、河谷流域经济走廊、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旅游重点村为重点的边境产业发展格局。加快边境县乡商贸物流体系建设,鼓励边民互市贸易多元化发展,促进边贸转型带动边民增收,建设一批开放程度较高、兴边富民效果明显的边贸示范村。四是弘扬固边守边示范村镇,广泛宣传卓嘎、央宗等爱国守边模范先进事迹,大力实施边境党建红色长廊工程,不断深化“五共五固”活动。继续扶持9个民族乡人口较少民族率先高质量发展,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建成设施完善、产业兴旺、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富裕文明村镇,大幅提高边境地区群众生活水平,自觉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雪域边陲。
结语
伟岸的喜马拉雅山,见证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沧桑巨变;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奏响新时代西藏发展进步的恢宏乐章。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中国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的一个典型缩影,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屋脊创造的人类发展奇迹。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才能实现西藏繁荣稳定、才能确保西藏高质量发展、才能开创西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