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理论研究 > 正文

在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 李丽发布时间: 2023-08-12 09:01:57来源: 西藏日报
打印
T+
T-

  “人民幸福是最大的人权,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贺信中,对加快西藏高质量发展、让西藏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提出新希望新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在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

  在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以“实现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价值目标,蕴含了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思想。马克思指出,“真正的共同体”的实现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当代中国形态,生产力大发展将成为其构建的重要基础。在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 “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原创性贡献。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在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

  在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遵循着从自在、自觉到自为的历史逻辑。

  千年相交相融:“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漫长历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青藏高原,共同书写了西藏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贯穿了西藏历史发展始终。以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为代表的经济交流,极大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演进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萌生,以“自在”的形式存续于各民族人民心中。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发展、饱受磨难而不散,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这种“自在”的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百年浴血抗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代以来,英国侵略者两次武装入侵西藏,遭到各族军民的英勇抵抗;抗日战争时期,西藏和其他藏族聚居区各族同胞捐款捐物,英勇抵抗日寇。在抵御外侮和反抗黑暗的封建农奴制过程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了到“自觉”的伟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西藏:“自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相继取得伟大胜利后,西藏自治区于1965年正式成立,西藏各族人民从此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西藏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各族人民。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更加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自为”之举,凝聚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的强大合力。

  三

  在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维护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西藏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稳定、发展、强边、生态四件大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继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西藏优势,强化与内地联通、主动融入全国大市场,推动供需实现更高水平良性循环,奋力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凝聚各族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共识、激励各族群众共同奋斗,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

  在加快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有以下着力点。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壮大高原特色产业。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本文系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藏民族大学)2022年招标课题(课题编号:XT-ZB202225)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