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是民族团结的‘使者’,就像红红的石榴籽一样,粒粒饱满、紧紧依偎,为民族团结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贡献自身的力量。”比如县桑达寺僧人次成江才,努力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积极参加第二届、第三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演讲、讲故事比赛,总结“奋进”经验汲取“奋进”力量、践行“石榴籽”精神,探索创新桑达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式,使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丽多彩。
民族团结的种子已撒下“蓄势待发”
桑达寺历史上就是一个民族团结和爱国爱教的寺庙,曾藏有驻藏大使赐予匾额和重要文告,民国时期黄慕松进藏曾驻足该寺,西藏军区司令员、十八军军长张国华进藏曾借住在此,并与寺庙僧人进行座谈,打下了军民一家亲、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
“十八军与桑达寺的故事,早已成为汉藏人民共同美好的记忆,民族团结的种子已经撒下,如何讲好桑达寺红色故事,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就成为了桑达寺众僧人的使命。”桑达寺僧人次成加才说道。
近年来,桑达寺众僧人在党和政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下,以口述讲解故事的方式积极主动向信教群众和旅客宣传着十八军与桑达寺故事。但是随着萨普雪山的走红,内地的旅客越来越多,原来的传播形式单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达欠缺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传播需要,创新宣传教育方式遇到挑战、瓶颈。对此,热爱民族团结事业、一心想让桑达寺的民族团结故事广为人知的次成加才非常的着急和懊恼。
总结“奋进”经验启发它“生根发芽”
2022年,那曲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开展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性群众性的“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次成江才由于不是很了解活动,没有参加任何比赛,但是他时刻关注活动进展,对语言比赛非常感兴趣,更加认识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他,深知这样的文化水平无法参加比赛、更无法脱颖而出。于是他充分利用寺管会干部这一资源,虚心拜师学习,并积极通过寺庙书屋、微信平台、参加业内培训交流,短时间内,汉语水平突飞猛进,能说会写,信手拈来。2023年、2024年,在努力提升自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后,他积极参加第二届、第三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演讲、讲故事比赛。
在关注第一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的舞蹈、手工艺等比赛后,他茅塞顿开、深受启发,原来传统民族文化可以这样展现,可以从“老物件”、“招牌”,变成有生命力的“活化石”,变成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场生活,立即联想到十八军与桑达寺的红色民族团结故事也可以用直观、生动、可见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用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汲取“奋进”力量浇灌它“遍地开花”
在受到“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的启发,他立即行动,带领桑达寺众僧人不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提高表达能力,向信教群众和来往游客讲解寺庙的历史、寺庙迎接十八军和十八军解放西藏的故事;为了更好的传播和宣传桑达寺爱国爱教、民族团结的红色故事,他带领寺庙僧人专门制作了一副长4米、高2米的大型民族团结元素的桑达寺红色故事手工唐卡,使故事更加直观、生动的展现出来,让群众和游客边听故事解说边观看,仿佛身临其境;他联合寺庙众僧人深入挖掘研究十八军的故事,将十八军进藏途径桑达寺时演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桑达寺狮子羌姆与汉舞”进行优化,并在重要场合和大型活动进行演绎,让枯燥的红色故事融入民族文化、融入生活。
与此同时,他还组织桑达寺众僧人用实际行动发扬民族团结精神,为前去萨普观光的游客,提供热茶水,讲解比如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他还会应内地游客的邀请,前往萨普讲解萨普的历史、由来、传说。
次成江才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发扬“石榴籽”精神,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践行者,在“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热潮的渲染和启发下,探索直观生动的传播方式,讲好桑达寺红色故事,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