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统战人士 > 正文

【读史忆人 典故】“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发布时间: 2023-04-16 10:26:50来源: 统战新语
打印
T+
T-

  陈嘉庚(1874-1961),福建厦门人,是爱国华侨领袖,杰出的企业家、教育事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早年赴新加坡经商,在取得事业成功的同时倾资兴学,在家乡创建各类学校形成集美学校,并于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陈嘉庚在新加坡领导南侨总会全力支持抗战,为抗战胜利贡献巨大力量。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世纪30年代,正值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陈嘉庚虽身处南洋,却时刻关注祖国命运,积极组织南洋华侨支持国内的革命活动和民族救亡运动。

  1939年,时任“南侨总会”主席的陈嘉庚应国内急需,组织3200余名南洋华侨青年(南侨机工)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归国参加抗战,在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

  1940年3月,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考察国内抗战形势,慰劳前方抗日将士。在重庆期间,陈嘉庚不得不出席各种名目的丰盛宴会和招待会,与蒋介石和一众国民党要员多方接触,认清了国统区“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从上到下贪污腐败成风的的现实。通过对国统区有关地方的考察,他痛惜华侨捐赠物资被挪用,大量军用物资因效率低下和不负责任落入日寇之手,在考察沿途多次向蒋介石致电致函反映情况也无济于事。由此,他对国民党政权朋比为奸、营私舞弊、上下争利的黑暗统治灰心失望。

  为了劝说国共两党团结抗战,陈嘉庚克服国民党重重阻挠,于1940年5月抵达延安访问。在延安期间,陈嘉庚同毛泽东、朱德和其他中共领导人多次会晤。与国民党不同的是,毛泽东请他吃的是日常的农家饭,桌上只有白米饭、一些自己种的蔬菜,仅有的美味是一只鸡,这还是房东大娘听说来了远客送来的。延安窑洞里的这顿饭,与重庆的豪华宴请相比十分寒酸,却给陈嘉庚留下了良好印象。通过参观大学、工厂,走上街头了解民情,与延安各界人士和华侨青年多次接触和座谈,陈嘉庚不禁为中共领导人平易近人的作风、延安政治清明的勃勃生机所折服。

  1940年5月,延安各界群众热烈欢迎陈嘉庚

  通过延安之行,国民党妥协投降、奢侈腐败与共产党团结抗战、艰苦朴素之间的鲜明对比,使陈嘉庚对国民党政权由拥护、支援转为批评、反对,对中国共产党由陌生、怀疑转为同情、拥护。陈嘉庚的政治立场开始转变了,他向国内外宣传自己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借“国民外交协会”邀请之机在国统区公开发表演讲,宣传陕甘宁边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得出“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结论,向世人传递“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信息。回到新加坡之后,陈嘉庚在继续领导“南侨总会”筹款支援正面战场的同时,也不断为敌后抗日根据地提供物资和舆论支持。

  在陈嘉庚的带动下,南洋华侨踊跃通过“南侨总会”捐善款、购国债、献物资,在短短三年多时间内便为祖国捐献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他还组织各地筹赈会为抗战前线将士捐献寒衣、药品和卡车等物资,并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设立药厂直接为前线供应药品。陈嘉庚领导“南侨总会”全力支持抗战,为抗战胜利贡献巨大力量。

  1945年,抗战胜利。陈嘉庚结束了在印尼爪哇的匿居生活,安全返回新加坡。此时,重庆各界为其举行安全庆祝大会,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给大会送去条幅“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八个字是对陈嘉庚的最高评价。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