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雪域高原,沐浴着金色阳光,春风浩荡满目新。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社区居民身着盛装齐聚田野,在欢快的舞曲中迎来了春耕。
65年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百万农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广大农奴翘首以盼的“春天”率先在原乃东县克松村降临。由此,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在春天里向着未来进发,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飞跃。雪域高原从此翻开了崭新一页,开启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6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西藏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
一农一牧
筑牢民生基础 务实笃行谱新篇
近年来,西藏积极实施耕地改造,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完善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全方位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实现了粮田变良田。
抓好春耕备耕,确保粮食丰收。作为种植大县,拉萨市曲水县今年计划总播种面积12.4万亩,其中粮食6万亩、经济作物3.5万亩,饲草2.9万亩。
“家里有15亩地,一亩能收700多斤。村里有统一的机器播种、收割,很方便。”次仁是曲水县茶巴朗村4组村民。从“二牛抬杠”到现代化农机具的使用,60多岁的他见证了当地农业跨越式发展。
西藏农业发展已实现机械化。人民网 李海霞摄
辣椒是林芝市朗县的主打产业。2023年,该县种植辣椒3100亩,产量3400吨,预计产值1700万元,实现利润1015.9万元,带动1900户实现增收,成为“致富椒”。
新年刚过,种植大户索朗扎西就忙碌起来了。“以前怕卖不出去,不敢种。现在政府帮我们卖,大家抢着种。”在大田种植以外,当地发展设施蔬菜,着力推行“小牛角”辣椒品种,形成反季节供应,极大地丰富了群众“菜篮子”。
林芝市朗县辣椒已成为当地主打产业。王闯摄
种植业如火如荼,畜牧业发展更是迎头赶上。
拉萨市当雄县为纯牧业县,近年来,该县依托对口援藏力量,推进牦牛全产业链建设,探索形成“良种繁育+科学养殖+屠宰加工+品牌营销”四位一体发展模式,使牦牛产业发展层次和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如今,这里的牦牛还有了“身份证”——通过电子耳标(芯片)记录牦牛生长过程及健康状况,实现牦牛养殖科学化、制度化,并建立了当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追溯体系,深受消费者青睐。
下一步,当地计划依托大型现代化屠宰流水线,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际仓储基地,建成后将成为藏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业发展中心。
西藏畜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人民网 李海霞摄
2023年,西藏粮食、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08万吨、95万吨、93万吨。从藏北草原到藏南农区,从65年前的“吃不饱”到现在的“吃得好”,西藏农牧民群众的“粮袋子”鼓了,“菜篮子”丰富了,“肉盘子”也更香了。
一老一小
增进民生福祉 凝心聚力画新图
祥和苑社区老幼日间照料中心。洛松泽成摄
走进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祥和苑社区老幼日间照料中心,一派和乐景象。“白天,孩子们上班上学去了,我自己在家也没事干,来这里一起聊聊天,还能学习书法,不会觉得孤单。”年过花甲的德曲老人笑着说。该中心还接收0~3岁的幼儿,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托育服务。
社区志愿者为老年人贴心服务。洛松泽成摄
做优服务,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西藏昌都市卡若区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工作。“通过专用终端服务,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全方位为老人提供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昌都市卡若区民政局局长米玛旺堆说。
在西藏,像这样的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旧西藏时期没有健全完整的教育体系,当时文盲率高达95%。民主改革后,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教育支持政策也越来越完善。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西藏全区各类区各学段教育“三包”年生均标准将在2023年基础上提高90元,预计惠及71.43万名学生。
拉萨那曲第四高级中学有1370余名学生,绝大部分是农牧民子女。该校德育副校长洛桑顿珠说:“与西藏其他中学一样,学校食堂供应一日三餐。工作多年,我见证了‘三包’政策标准的不断提高,教育软硬件快速提升,打心眼里为我们的孩子感到高兴。”
一城一乡
加强民生保障 奋楫扬帆启新程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陈列馆。人民网 李海霞摄
走进“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陈列馆,一组组新旧对比照片,记录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小时候从来没吃饱过,照片里的这些牛棚就是我小时候住的地方,又脏又臭,每次看到这些照片,眼泪还是会忍不住往下掉。我永远记得民主改革后,大家有了地有了房子。”74岁的巴桑感叹,“现在我家6亩地,每年种的粮食吃不完。大家住的都是楼房。我经常跟孩子们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巴桑在陈列馆。人民网 李海霞摄
“世界海拔最高乡”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常年高寒缺氧。近年来,西藏住建部门推进高海拔乡镇供暖试点项目。“集中供暖已实现城镇全覆盖。整个乡285户村民家里也都安装了供暖设备,很受老百姓欢迎。”浪卡子县住建局局长索朗平措介绍,“目前,正在推进‘高原智慧暖房子’试点项目,让群众住进恒温恒湿恒氧的房子。”
房子暖了,心也暖了。该县推瓦村村民吴金旦增说:“现在每天睡觉都香了。”
乡里的房子好了,城里的老旧小区也焕然一新。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让“老居民”切实享受“新生活”,西藏不断推进保障性安居项目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拉萨市加措社区以前是棚户区。老住户白玛说:“没改造以前,道路不畅、停车不便……各种糟心事。现在啥都好了,住着很舒心。”
宜居的生活环境。人民网 李海霞摄
安居才能乐业。西藏自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已新建(改造、购买)公共租赁住房16.16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0.11万套,棚户区改造24.26万户,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环卫工人、公交司机和困难职工等群体得到重点保障。
从城到乡,越来越完善的交通则串联起群众的美好期盼。“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小时候从家到拉萨,路全部是坑坑洼洼的,像样的交通工具也没有,几乎都是走路去,要好几天。”那曲市古露镇俄玛村村民索朗平措说,“现在那拉高速通了,家家有车,3小时搞定!”旧西藏没有一条正规的公路。民主改革后,基本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2024年,西藏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奋力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